|

山下·演界 | 永远保持好奇


表演的世界-04.jpg


“表演就是通过艺术手段再现人类的精神生活。激发演员灵感的唯一东西,就是他在日常生活中持久而敏锐的观察。”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重要弟子、《演技六讲》的作者波列斯拉夫斯基的这一观点,大概能说明好奇心之于表演、之于演员的重要性。

什么是好奇心?爱因斯坦说,“它是人性当中一株神圣但非常脆弱的幼苗,人人生而有之。”

在好莱坞乃至世界影坛,马龙·白兰度(Marlon Brando)早已成为一个传奇。七次奥斯卡金像奖提名,两获影帝,他的表演被后代演员尊为教科书般的典范。约翰尼·德普(Johnny Depp)曾经形容他“重新发明了表演,为表演带来了革命”。


1.jpg

▲ 年轻时的马龙·白兰度


从年轻气盛时的《欲望号街车》到暮年的《教父》,这位有着烈火烹油人生的传奇演员奉献了风格迥异却充满生命力的表演,让一个个截然不同的人物变得活灵活现。对于人物,马龙·白兰度由衷感兴趣。他总是千方百计地想要探究人们的行为和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他们在想什么,心情怎样,动机是什么。

他曾经说:“人类的动机对我产生了无穷无尽的吸引力。人为什么会表现出不同的举止?驱使我们采取某种行动,几乎不受自己操纵的力量到底是什么呢?这是个让我一辈子沉吟和思考的问题。”

为了弄明白这些,他曾经像一个密探一样,鬼鬼祟祟、亦步亦趋地尾随着别人,也曾经为了观察来往的客人,在华盛顿广场的咖啡馆顾盼流连。他喜欢观察人们的神态表情、身体语言,进而试着推测人们内心隐秘的渴望与恐惧。


1的副本.jpg

▲《教父》剧照 维托·唐·科莱昂扮演者:马龙·白兰度


莎士比亚说,“你无法从一个人的面貌看出他的内在”。但在马龙看来,这其实应该是有办法的。在他看来,表演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为了获取资源而采取的本能反应,在生活中,人人都在表演,但身体会出卖这些表演, 因而他喜欢做身体语言的侦查。

“当镜头特写在你的身上,你的脸就成了舞台,你的脸是30尺(10米)高的镜框式舞台,你脸上眼睛、嘴巴的动作都很明显,你有表演的激情。”

 “对一个演员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有好奇心。”表演上的后辈、奥斯卡影后娜塔莉·波特曼(Natalie Portman)的这句话,也许是对马龙·白兰度表演经验最成功的总结。长期对他人外在行为的观察,帮助马龙·白兰度精准设计了符合人物的发声、吐字、表情、动作,而对于人性的洞察则让他勾勒出角色的内心世界,使他的表演格外具有真实性和感染力。


3.jpg

▲《这个杀手不太冷》剧照 玛蒂尔达扮演者:娜塔莉·波特曼


13岁因为《这个杀手不太冷》里的小女孩玛蒂尔达出道,娜塔莉·波特曼被认为是“天赋型”演员。当被观众要求分享“演员需要具备的素质”这个问题时,她将好奇心放在了首位。

“演员需要有强烈的好奇,对角色有兴趣,探索角色背后的故事、角色的环境、角色的内心世界。如果没有这样的好奇心,他可能没有办法演好任何角色。”

对于一个演员而言,从“好奇”出发去观察人的行为,能打破自己的小框架,为自己的表演创造新的逻辑。而对于创作者而言,“好奇心”同样可贵。

位列好莱坞“十大”制片人之列的布莱恩·格雷泽(Brian Grazer)曾经在采访中提到过一个小故事。在筹备电影《阿波罗13号》时,他对空气动力学和1960年代的太空计划一无所知。他看完阿波罗13号宇航员之一吉姆·洛威尔(Jim Lovell)新书的12页提纲后,第一个想法就是 “哇,在这种情况下存活下来是什么感觉?”于是他的切入点出现了——存活。接着他继续对这个问题刨根究底“当时飞船上的3个宇航员有什么资源?他们和谁沟通?”


4.jpg

▲ 电影《阿波罗13号》剧照


置身电影行业,每当布莱恩·格雷泽需要评估一个故事是否能够拍成一部好电影时,他都会提出一连串的问题:

“这个故事是关于什么的?它是‘一个戏剧,一场冒险’还是一部悲剧?”

“这个故事由谁来讲述?影片应该用谁的口吻来呈现这个故事?”

“各个人物之间是如何联系起来的?又是什么将他们置于危险境界中的?”

“这个故事的情感核心是什么?”

他将其称之为“好奇心对话”。后来这位成功的制片人撰写了数本关于“好奇心”的书籍——并不仅仅针对演员或者影视业人士。他认为好奇心是一项父母、老师在家庭、在学校、在广大的文化环境中都应当鼓励支持的天赋才能,因为“保持好奇心会让你切身参与到这个真实的、运转着的世界”。


参考资料:

  • 《演技六讲》:【美】波列斯拉夫斯基  著;郑君里、吉晓倩 译

  • 《马龙·白兰度传》:【美】罗伯特·林赛 著; 梁卿 译

  • 纪录片《马龙,听我说》:斯蒂文·莱利 导演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