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下·演界 | 一场激昂的幻梦,将灵魂融化进意象


表演的世界-04.jpg

情感一直以一种沉思幽寂的状态存在于自身。当这种静谧的感觉慢慢地消失,一种近似的情感会逐渐升起,而这种缓缓出现的情感是真实存在于你内心的。于是,在这种心境下,即可开始进行创作;由此创作才能继续下去。

——李·斯特拉斯伯格《激昂的幻梦》


“表演是一种心理学游戏。”曾有美国演员这样总结。利用游戏规则,演员把他的脑中假定人物的心灵和情感展现给观众,影响和感动观众,并且在某种程度上支配观众。

18世纪的法国演员塔尔马(Talma)认为“表演是一种对想象刺激的反应能力”。他为表演总结了两点要求——“不寻常的敏锐以及异常的聪慧”。他所说的聪慧不只是指读了多少书,更是一种对于人类灵魂、精神的理解能力。

对于“表演”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定义。李· 斯特拉斯伯格 (Lee Strasberg)曾为《不列颠百科全书》写过900字的有关“表演”的词条。他以“表演的本质”(The Nature of Acting)作为整个词条的结束部分。然而对于表演和表演本质的探讨,远不止900字可概括。于是他写作了《激昂的幻梦》一书,希望一探表演的究竟。


WechatIMG988.jpeg

▲李· 斯特拉斯伯格在指导学生表演


作为美国方法派表演理论的创始人,李· 斯特拉斯伯格在1948年成为了纽约演员工作室的艺术总监。一直到1982年他去世之前,他一直在从事表演教学工作。他在纽约和洛杉矶创办了李·斯特拉斯伯格戏剧学院,也进行私人授课。他门下的学生星光璀璨:马龙·白兰度、保罗·纽曼、罗伯特·德尼罗、阿尔·帕西诺、达斯汀·霍夫曼、杰克·尼科尔森、玛丽莲·梦露……


WechatIMG989.jpeg

▲李· 斯特拉斯伯格(右)和玛丽莲·梦露一同接受采访


1974年,斯特拉斯伯格重新开始了他的表演生涯。第二年,他在电影《教父2》中的演出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名。


WechatIMG990.jpeg

▲《教父2》剧照 李· 斯特拉斯伯格(左)饰演海门·罗斯


李· 斯特拉斯伯格的著作原名为“表演是什么: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到方法派”。但是后来,李· 斯特拉斯伯格发现莎士比亚笔下哈姆雷特的一句台词,似乎更诗意也更直观地点明了表演的真相:“在一本虚构的故事、一场激昂的幻梦之中,却能够使他的灵魂融化在他的意象里。”这句台词最终也成了此书的书名。

在《激昂的幻梦》书中,李·斯特拉斯伯格总结方法派的训练方法。斯特拉斯伯格的表演理论核心包括“即兴表演”(improvisation)和“情绪记忆”(affective memory)。“即兴表演”强调非剧情文本出发的灵感火花,但包含的感情要与剧本所呈现情绪相似。“情绪记忆”要求演员回忆过去生活中的事件,从而激起真实情绪,进而转化到类似演出情境中。


WechatIMG991.jpeg

▲《伸张正义》剧照 李· 斯特拉斯伯格(左)饰演爷爷


李·斯特拉斯伯格也在书中探讨表演过程的本质。表演稍纵即逝,演员也似乎也并未与其他行业艺术家相提并论,在李·斯特拉斯伯特看来,表演过程的本质一直都在被误解着。在探寻表演中创造性的本质时,《激昂的幻梦》试图寻找关于创造性过程的普遍特征。李·斯特拉斯伯格深信,对于“创造性”的追问,不仅演员感兴趣,一般的读者同样会受益。

《激昂的幻梦》写给所有表演者,写给对戏剧感兴趣的观众,也写给所有对创造力怀有浓厚兴趣的人。

作为资深表演教育工作者,姜若瑜老师是一直受益于李·斯特拉斯伯格的方法派表演理论。她是将“方法派”引入中国第一人,也将“方法派”的观念和方法运用于山下学堂的教学之中。

2001年3月姜若瑜老师开始着手将这本书翻译成中文。2003年1月,她完成了这本书的翻译。之后经历了十余年的版权处理、最终审订,2018年,这部奠定方法派表演理论的开山之作,终于在中文世界露面。


WechatIMG992.jpeg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