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下·演界 | 寻找最合适的人
艾伦·帕克斯(Ellen Parks)从事选角工作30多年了,她仍然记得许多年前相中那个女孩的情景。
电影叫《曼尼和罗》,预算很低,需要物色一位纯真、叛逆的孤女。选角并不容易,试镜的女孩们个个悉心打扮,规规矩矩地介绍自己,似乎根本不清楚自己想要扮演什么角色。帕克斯哭笑不得、精疲力竭,直到一个衣着普通的女孩子进来。
女孩随意地斜坐在椅子上,翘着二郎腿吹口哨。帕克斯兴奋起来,这个十一二岁的女孩应该完整阅读了剧本,清楚地了解自己要做什么。她与女孩打招呼,问起她的名字。女孩回答:“我是斯嘉丽·约翰逊。”
▲ 年仅12岁的斯嘉丽在电影《曼尼和罗》里饰演失去双亲的小女孩
斯嘉丽·约翰逊获得了孤女角色,并因之打动导演罗伯特·雷德福(Robert Redford),成为了电影《马语者》的主演。经由帕克斯的选择,斯嘉丽·约翰逊很快与大导演和名演员合作,一步步成了大明星。帕克斯为自己的选择而自豪,她与马丁·斯科塞斯和科恩兄弟等大导演合作,也给玛吉·吉伦哈尔(Maggie Gyllenhaal)等大明星提供了最初的重要角色。
▲ 玛吉·吉伦哈尔
在美国,选角导演们往往运用自己的洞见,帮助某位籍籍无名的演员开始未知的职业生涯。1985年起,行业组织“美国选角导演协会”开始逐年颁发Artios奖。2003年,艾伦·帕克斯凭借为电影《秘书》选角,获得了独立剧情片选角杰出成就奖,这就是玛吉·吉伦哈尔的成名之作。同年获奖的还有《时时刻刻》《火线》等名作的选角导演。
在今年暑期山下学堂举办的“试镜的洞察力”大师工坊中。艾伦·帕克斯与20位中国青年演员分享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她将不同电影的剧本片段提前发给年轻演员,请他们面对镜头表演。她逐一点评,有时亲身示范,并反复强调热情与自信,“一个角色只有一个人获选”,落选并不代表演技不够。
▲ 艾伦·帕克斯课堂,亲身给学员进行表演示范
在大师工坊的最后一天,艾伦·帕克斯接受了南方周末记者的专访。她追忆的选角生涯,自己慧眼相中的演员,以及谈起表演的学问。
电影《爱乐之城》里的选角场景真实吗?
艾伦·帕克斯:是的,《爱乐之城》的场景很多演员都经历过,尤其在洛杉矶。它对年轻演员的描写非常逼真。
“好的,过来!”“好的,走吧!”那里非常忙碌,试镜的结果往往取决于名气。很多年轻演员来来去去,但因为没有名气,他们可能对于导演没有意义。导演们一直挑选、一直刷人,很多时候也许并没有没有意识到面前的也许是跟艾玛·斯通一样有天赋的女演员。
▲电影《爱乐之城》剧照
你与导演的合作过程,通常是什么样的?
艾伦·帕克斯:我是选角导演团队的一员,进入团队很早。如果在军队里,我就是第一个出去侦察的,是那个报告前方发生了什么的人。
我需要先阅读剧本,然后与导演沟通,知道故事的走向,什么对他们是重要的,故事的哪些要素促使他们执导这部电影……我需要确认那些基本但很重要的问题,包括所有角色的细节,他们理想中的演员是谁。
我代表他们出去,通过他们的双眼来寻找演员。有些演员是导演了解的,我需要把所有选择展示给导演看,然后再缩小范围;我也会一直找出新的候选人,有些也许能让导演改变想法,或者更贴合原来的拍摄计划。我记录这些演员,选择最好的那些发送给导演。
你遇到过因为拒绝而引起对方失望或哭泣吗,你会怎样调适自己?
我对他们一直都非常和善,因为我曾经也是个演员。有时经纪人会打电话问我,她表现怎样?他做得好吗?我非常谨慎,会说一些对他们有帮助的话,我要他们下一次表现更好。
▲ 山下大师工坊课堂,艾伦·帕克斯与学员在分组模拟试镜
很多人来试镜,但只有一个人被选中,这并不意味其他人就不好。我的办公室里有各种试镜录像,我让学生们选择谁最终获得那个角色,他们得说出为什么选择这个人。演员们知道这不带有针对性,而是刚好那个人有和角色最契合的想法、能量和敏感度,能给故事以活力。
为电影《秘书》选角时,你给了玛吉·吉伦哈尔演员生涯第一个重要角色。观众们注意到玛吉时,她已经是大明星了,你还记得她年轻时候的样子吗?
艾伦·帕克斯:我印象非常深刻。这部电影选角花了一年,导演都以为拍不了了。人们不认识玛吉·吉伦哈尔,没人要给钱。我们找到了男主角,但并不确定他是否会出演——因为他要和一个从没演过电影的人合作。(看完试镜录像后)他说:“她非常棒!她非常棒!”现在玛吉比他还有名了。
▲ 玛吉·吉伦哈尔在电影《秘书》里饰演Lee Holloway
玛吉在大学没有学过表演,她学的是文学。她非常聪明,文学素养使她能更好地分析剧情,更快理解角色。她母亲是电影剧本作家,父亲是导演,成长在艺术氛围浓厚的家庭里或许帮助了她,但帮助她最多的还是理解故事的天赋。
她把自己奉献给了角色。她在第一次试镜时就准备得非常充分,她考虑到所有出演需要知道的内容,并写下自己的想法。这令她得到了那个角色。
曾经选中斯嘉丽·约翰逊,是否令你倍感自豪?
艾伦·帕克斯:她“盛开”了,成为明星,影视生涯可以就这样下去,但她坚持做各种不同的事情:演戏剧,演那些并不利用她美色的角色,演那些呈现她所思所想的角色。她演没太多人看的实验电影——她有本钱这样做,当然也因为她一直保持好奇心,一直在学习和探索。
▲ 斯嘉丽·约翰逊
我喜欢这点,她是有心脏,有灵魂,有思想的。大概在她20岁以后,我再没有从她那里得到什么消息,她现在拥有极为丰富的生活了。但我十分骄傲带她进入演员这个职业,成为她演艺生涯的一部分。
“大电影”和“小电影”里,选角导演的职责有什么区别?
艾伦·帕克斯:“大电影”有不同的流程,主要角色常常已经决定让明星出演。我的职责就是去挑选可以跟那些明星活在同一个世界里的人。
导演经常会有些自己的风格,怎么奠定基调、创造故事。所以我要找一些人,在完成表演的同时,也能将故事和角色提升到明星所属的那个世界。可能电影里有动作场景,可能会有特效……演员需要契合各种类型的电影。
我更喜欢为“小电影”选角,因为它们更关乎演绎一个故事。我们的关注点集中在故事本身,电影会告诉我一些我之前并不知道的事。
在你看来,自己选角的敏感和天分来自于哪里?
艾伦·帕克斯:我觉得25年的演员生涯,带来了最大的帮助。我很小就开始表演,能理解演员如何工作,明白他们要努力的方向,我能够帮助他们做到什么。我还需要阅读剧本,感受那个角色如何与演员匹配,有什么技巧,什么力量是我需要为那个角色寻觅的。然后我去找可以做到那些事情的演员。
我比较敏感,比较细心,我喜欢教演员们,这也是选角导演经常做的。我还擅长阅读剧本,和导演沟通并且了解他们想要什么。此外我又十分适合团队合作,喜欢支持别人。这些都是一个选角者所要具备的特质,也是一个老师应有的特质。
为电影《喜福会》选角时,你与那么多华人演员合作,是否有些特别的体验?
艾伦·帕克斯:电影里的所有女性都表演得非常卓越,都是不容易表演的角色,非常痛苦。电影故事也许现在看来有点过时了,但那是一部经典电影。并非所有演员都来自中国。我知道中国演员用英语试镜有多困难。
▲ 电影《喜福会》剧照
就在山下学堂大师工坊期间,我收到了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邮件,邀请我去洛杉矶参加《喜福会》25周年纪念展映。
文章原载于《南方周末》,记者宋宇,部分有删节